黄日涵:青年一代的创造性将为文化交流互鉴发挥更大作用
“与老一辈相比,新生代外语水平普遍较高,视野更开阔,更具创造活力。”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召开在即,作为与会嘉宾,华侨大学世界文明对话研究中心主任黄日涵尤为关注中华文化走出去与中西文明交流互鉴议题。
“文化交流互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是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更是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多年来,黄日涵先后赴80多个国家和地区考察调研。结合所见所闻,他告诉记者,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海外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他举例说,“学中文的越来越多,中国电视剧在非洲受欢迎,芬兰机场免税店员工关注中国视频网站,智利人热情参与中国文学话题讨论……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是中华文化在海外不断‘圈粉’的首要原因。”黄日涵表示,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文化繁荣与其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伴随中国经济开放发展,中华文化走出国门,正在与其他文化的交融碰撞中不断展现出新的活力。
黄日涵尤其看重新媒体在助力文化传播交流方面发挥的作用。
“随着时代发展,传统媒体发展遭遇瓶颈;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新生代获取资讯的方式转向新媒体。”他举例称,短视频风口下,阿木爷爷向海外讲述中国榫卯技术,李子柒将中华田园诗意、美食等具象呈现。“5G时代,更要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媒体渠道,为文化交流做好连接。”
2014年以来,黄日涵走过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了解当地政府及民众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态度,近距离观察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项目,亦亲身感受到“一带一路”对助力中外文化交流、增进民心相通发挥的作用。
“‘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有大量企业走出国门,与沿线国家开展了系列活动,包括留学生互派、旅游文化交流年等。”黄日涵表示,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间民众沟通交流增多,不同文化间的交融互鉴随之产生。
他举例称,在类似于尼日利亚、秘鲁、阿根廷等遥远国度,都能看到中国人的身影,而他们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在潜移默化中将中华文化传之四海。“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很多当地朋友都会讲中文,中餐在当地也依习俗改良,中华文化的理念、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独特性得到赞赏。”
在黄日涵看来,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命运休戚与共。而如何通过寻找不同文化间的共同点,实现包容性发展,进而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成为需要认真思索的课题。
他认为,由于具备双重文化背景优势,生活在海外的6000多万华侨华人有独特优势。“他们的作用是双向的,不仅使世界各国更加关注中华文化,也不断为中国各地增添异域文化特色。”
“新生代是世界的未来。”黄日涵同时指出,青年一代,包括海外华裔新生代等,认识世界的渠道更为多元,他们的创造性将会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发挥更大作用。
来源:中国新闻社
原标题:《黄日涵:青年一代的创造性将为文化交流互鉴发挥更大作用》
记者:马秀秀
编辑:徐文欣
美国编造的“人权剧本”,还给美国最合适
成为大湾区青年拢共分几步?他们的亲身经历给出了参考答案
俄罗斯发表声明!对美反制